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处理投机倒把违法违章案件程序的规定(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6:35:04  浏览:86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处理投机倒把违法违章案件程序的规定(试行)

国家工商局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处理投机倒把违法违章案件程序的规定(试行)

1987年5月12日,国家工商局

为了加强检查处理投机倒把违法违章(以下简称投机违法)案件工作,提高办案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管辖和立案
第一条 对投机违法案件的检查处理,由先查获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需要有关地配合协助的,有关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积极给予支持。
案件查获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便查处时,经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后,应将案件连同所查获的财物一并移交主要作案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处理。
牵涉几个地区的案件,可以共同协商联合查处或者分别查处。发生争议时,由各方直接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商指定查处单位;协商不成时,由各方共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定查处单位。
第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处理投机违法案件的来源: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检举的;
二、当事人主动交代的;
三、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
四、有关部门移送的;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的。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投机违法案件的材料,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对有投机违法事实需要处罚或有较大嫌疑需要调查处理的,应当立案。
立案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规定。
第四条 立案应当填写立案报告表,由县以上(包括县及相当于县的市和区,下同)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审查批准后,指定专门办案人员负责调查。
经调查,没有投机违法事实,或者投机违法事实轻微,不需要处罚的,经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批准,应当将原案撤销。
第五条 对正在进行的投机违法活动可立即查处,但事后应当补办立案手续。

检查和调查
第六条 办案人员在执行检查和调查任务时,应当出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颁发的检查证,必要时还应当出示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证明文件。
第七条 需要当事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的,应当发出通知书,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可请公安机关给予协助。
询问当事人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八条 办案人员询问当事人时,应当允许当事人进行陈述或辩解。
第九条 询问当事人应当有笔录,必要时可以录音或录像。询问笔录应当交当事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当事人更正或补充,经核对无误后,由当事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办案人员亦应在笔录末页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需要当事人写出书面材料的,应当由当事人书写;书写有困难的,可找人代写。当事人要在材料上签名或盖章。
第十条 办案人员可以对当事人的财物进行检查。必须进行人身搜查时,应当由公安机关进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协助。
第十一条 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询问前,应当告知证人要如实地提供证据。询问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询问证人应当有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被询问人更正或补充,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签名或盖章。询问人和记录人员亦应在笔录末页签名。
第十二条 调查案件的函件应当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签发和受理。受理单位应当认真调查,及时复函。
外出调查案件,不得少于二人。在调查中发现新线索需要到其他单位调查时,可由当地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转为介绍。
调查的材料,应当注明来源和出处,并由被调查人和所在单位签名、盖章。
第十三条 需要冻结违法单位的银行存款时,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批准,按有关规定执行。一般只准冻结其相当于违法金额的数目,冻结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需要延长冻结期限的,必须另办手续。
第十四条 扣留当事人的财物时,应当开具扣留单据,并交给当事人一份。
对扣留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严禁动用、调换或损毁。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迅速退还原主。对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在及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先行处理;无法找到当事人的,经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批准,也可以先行处理。
第十五条 检查处理外省过境物资,应当执行国家的有关统一规定。
第十六条 需要对当事人的住处或其他地方进行搜查时,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审核,并经县以上公安局局长批准,由公安机关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配合。
对当事人交代出来的存放他处的违法物品和现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派人会同必要的见证人与当事人同往,着其取出。
第十七条 需要对当事人进行收审、拘留时,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审核,并经县以上公安局局长批准,由公安机关执行。收审、拘留期间的审查工作,由公安机关负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配合。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第十八条 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
办案人员的回避,应当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决定。

审批和定案
第十九条 案件调查终结后,承办人应当写出案件处理意见报告,并填写案件处理报批表,按审批规定连同案卷一并上报审批。
案件处理意见报告内容包括:案由、案件性质、当事人基本情况、投机违法事实、牟利金额、当事人陈述、处罚依据、建议处理意见等。
第二十条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案查处的非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或非法所得不足十万元情节特别严重的案件,立案和结案的材料应当及时书面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为需经其审批后才能处理的案件,应当在接到报送的立案材料后十五天内,通知立案查处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按本规定第十九条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制定相应的案件审批规定。
立案单位按规定需要上报的案件,不得隐瞒不报。经上级审批的案件,必须执行。
第二十三条 案件经过调查,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当事人交代与查证的材料基本一致,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即可定案处理。
当事人隐瞒事实,拒不交代,但证据确凿,主要情节已经查清,经批准后也可以定案处理。
第二十四条 定案处理的案件,应当由承办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做出书面处理决定。书面处理决定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投机违法事实、技术鉴定结论、案件性质、处理依据、处罚结论、申诉期限。
第二十五条 书面处理决定应当送达当事人,抄报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要时抄送有关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复 议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在接到书面处理决定后十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应当同时将申请书的副本送交原处理机关。原处理机关应当将申请书连同案卷送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二十八条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接到当事人的复议申请后,应当就原处理机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规章进行全面审查,及时做出书面复议决定,送达当事人,同时抄送原处理机关。
复议期间,原处理决定暂不执行。
第二十九条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或复议的案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或复议的案件,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指令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纠正,或责成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重新复议。

执 行
第三十条 处理决定发生效力后,原处理机关必须执行。
第三十一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处理决定发生效力:
一、当事人收到处理决定书后,已过规定期限,没有按本规定申请复议的;
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做出的复议决定。
第三十二条 经审查当事人没有投机违法行为或经批准免除处罚的,其被冻结或扣留的财物,应当立即解冻返还。
第三十三条 需要作罚款或没收财物处理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罚款、没收单据。
第三十四条 被处罚的单位拒绝缴纳罚没款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按有关规定通知银行办理划拨手续。
被处罚的个人拒绝缴纳罚没款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通知其所在单位从个人收入中扣缴,或请有关部门强制缴纳。
第三十五条 没收的物品,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按以下办法处理:应当归口的,交归口经营单位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无法归口的,交由信托商店收购或寄售;归口经营单位和信托商店不收购或寄售的,可以委托其他零售商店销售。
没收的票证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理。
经鉴定需要销毁的物资,有规定的按规定办理;没有规定的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核定后,报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派人监销。
处理的物资,均需填写处理物资清单存档。
第三十六条 没收、处罚的现金和物品的变价款,按有关规定上交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挪用。
第三十七条 对依法追回的被骗取的财物,结案后六个月内能查明原主的,按有关规定退还原主;不能查明原主的,其现金和物品的变价款上缴财政。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遗弃的财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认真清点登记。除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经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批准可以先行处理外,其他财物保留六个月。逾期无人认领的现金和物品的变价款,上缴财政。
第三十九条 扣留的财物,在通知当事人后,超过六个月不来领取的,其现金和物品的变价款上缴财政。
第四十条 办案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纪,秉公执法,不得徇私舞弊。禁止乱扣乱罚、打人骂人、侮辱人格或逼供信;违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单位和个人处罚错了的,应当予以纠正,退还罚款及没收的财物。
第四十二条 案件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执行完毕后,即可结案。案件材料应当及时归档。
第四十三条 对阻碍办案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移送政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 对检举揭发或者协助办案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并为其保密。

其 他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所说当事人,是指进行投机违法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投机违法案件的程序,除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本规定。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215号

  《四川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7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2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蒋巨峰

二○○七年九月十八日

四川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物的建造与使用能耗,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下统称民用建筑)的节能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筑节能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民用建筑的建设、改造、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活动。

  第四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州)、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经贸、科技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建筑节能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筑节能的宣传,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并将建筑节能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组织实施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大中型公共建筑用能系统节能运营管理制度。

  第六条鼓励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设备和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重点发展下列技术及产品:

  (一)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

  (二)节能门窗及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三)节能空调技术与产品;

  (四)建筑照明、厨卫设施的节能技术与产品;

  (五)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

  (六)采暖、空调系统温度调控技术与装置;

  (七)建筑节能能耗检测评估技术;

  (八)其他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

  第七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向社会及时公布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目录,并限制和淘汰非节能建筑技术和产品。

  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装修、维护和改造过程中,不得使用已经淘汰的技术和产品。

  第八条各级建设、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新型墙体材料革新专项基金征收、使用工作的管理,并划出一定比例的基金,专项用于节能墙体材料的科研、推广和应用。

  第九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本省的建筑节能相关标准以及配套的技术规范。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应当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第十条 需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建筑节能专题论证篇章。没有建筑节能专题论证篇章的项目,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在确定建筑物布局、形状和朝向时,应当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

  第十二条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包含建筑节能内容。

  设计单位及注册建筑师等执业人员,应当对其建筑设计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负责。

  第十三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审查节能设计内容,在审查报告中单列节能审查章节。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予通过。

  施工图设计文件确需变更设计,其内容涉及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应当按规定程序重新进行施工图审查;未经审查通过,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变更设计。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第十五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颁发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对申请要件中包括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其单列的建筑节能审查合格证明一并进行审核,审核不合格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选购合格的节能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节能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当进行查验或者复检,保证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的能耗指标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节能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墙体、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单位和注册建造师等执业人员,应当对其工程质量符合建筑节能设计及施工标准负责。

  施工中应采用先进技术和工具,降低施工中的能耗。

  第十七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监理,并对工程节能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八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工程质量提出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将建筑节能状况纳入验收内容,报送备案的工程验收报告应有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

  第二十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所售商品房的节能措施、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等基本信息在销售现场予以公示,在建筑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并对所明示的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一条建筑物所有人、使用人及装饰装修企业在对已采取建筑节能措施的建筑物进行装修时,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得损坏原有围护结构和节能材料、设施设备,影响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建筑节能标准和节能技术培训纳入对本省注册涉及建筑节能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并作为申请续期注册的审核条件。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或者明示、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降低工程质量的;

  (二)设计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

  (三)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设备,不按审查合格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或者不按规定对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的;

  (四)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或者将不合格的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

  (五)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因过错造成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事故的。

  第二十四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审查建筑节能内容,或者将审查不合格的有关建筑节能的设计文件定为合格的;

  (二)审查机构出具虚假审查合格书的。

  第二十五条变更已审查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节能强制性标准,未按规定程序重新进行施工图审查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3万元罚款。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在保温隔热工程隐蔽前,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按规定公示建筑节能基本信息或者公示虚假信息的,由县级以上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建筑物所有人、使用人或者装饰装修企业损坏原有围护结构和节能材料、设施设备,影响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造成他人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有关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印发《惠州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的通知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惠州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的通知

惠府办〔2010〕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惠州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业经十届11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惠州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市政府各部门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规范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 〔2008〕17号)和《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9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是指市政府各部门将其行政首长办公会议通过的本部门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报送市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后再行发布的制度。
  第三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发布前的合法性审查。
  第四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原则上只审查合法性,不审查可行性和适当性,若发现存在可行性或者适当性问题时,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建议。
  第五条 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审批、审核、审查、批准、核准、登记、同意以及核发资格证、资质证等属于行政许可范畴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二)规定的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期限、监督检查等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三)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政强制措施实施机关以及委托、授权等有关执法主体方面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四)涉及有关行业管理内容的规定、措施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五)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列入政府管理的经营性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符合有关价格管理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有关规定,是否经过价格主管部门批准;
  (六)限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规定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规定是否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
  (七)限制其他地区个人或者企业进入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或者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的规定,是否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
  (八)限制某些特定产品流通的规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限制境外企业和境外产品进入本地区市场的规定是否符合我国参加和承诺的世贸组织规则;
  (九)强制有关单位和个人与社会中介组织及其他第三人签订有关合同、或者指定使用特定产品和指定经营单位的规定是否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依据;
  (十)有关资格考试、培训、证件发放等规定是否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依据,是否有指定考试教材和组织强制性考前培训的规定;
  (十一)规定的行政处罚条款以及行政强制措施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十二)涉及财政、税收、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人事、统计、标准、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等优惠、限制和强制性措施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十三)突破现行体制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改革政策,是否经过其上级主管部门授权,是否经过市政府批准;
  (十四)作出改变原行政决定的行为是否违反“诚实守信”、“信赖保护”原则;
  (十五)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一致。
  第六条 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报送市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提请审查的公函;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文本以及说明;
  (三)制定依据的文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文件)。
  第七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部门报送的部门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合法性审查,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送审机关。
  对内容复杂、争议较大或者涉及其他重大问题、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审查的部门规范性文件,经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审查期限及其理由书面告知送审机关。
  第八条 送审机关根据市政府法制机构的合法性审查意见对部门规范性文件草案修改后形成部门正式文件,并以函件的形式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在《惠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函件主送市政府办公室,径送市政府法制机构)。
  第九条 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未经市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的不得印发。对未经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同意而发布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市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根据《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向社会公示该文件无效。
  第十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