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同请情况下的接力授权程序/张浠娟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4 17:26:57  浏览:88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同请情况下的接力授权程序
专利法第9条重复授权再思考

张浠娟(福建力华律师事务所)

【问题】
在实务中,客户对其研发成果常会选择在同日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以下简称同请),但是,由于期限监视或出于其他考虑,客户延误缴纳新型专利的年费,此后收到发明专利授权通知书,并被告知因新型专利权已终止发明专利不能被授权。由此客户产生困惑:新型和发明专利权是两项独立存在的权利,为什么发明专利会因新型专利权终止而无法否授权?

《专利法》(2008修订)第九条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对此项规定可以作两种理解:其一,按照“有效专利权唯一”标准,此项规定是指“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的,才需要该申请人进行选择。现在,既然在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已经终止,就不必选择了,直接授予发明专利权,因为没有两项有效的专利权同时存在。其二,按照专利唯一性标准,而且法律规定是“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该申请人才有权选择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现在,在先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已经因期限届满而终止了,前面的专利权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该申请就没有权利选择放弃在先的实用新型专利权,所以,该发明专利申请不能被授予专利权。[1]

但是,对于“终止”的理解无论哪种都只从申请人的角度来阐述,却忽略了另外一点,专利权虽然是私权,一旦放弃即进入公权领域。也就是说,申请人在选择放弃任一项专利权时,其本质是该专利权已由专利保护状态进入自由公知领域。

因此,对于《专利法》第九条中的“尚未终止”应理解为:在同请的情况下,在发明专利授权时,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的,可通过声明放弃新型专利权,从而获得发明专利权。反之,在发明专利授权前,无论何种原因而导致新型专利权终止的,就意味着放弃新型专利权,那么该新型专利权中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已不再受专利法律保护,可以为公众自由使用,当然也不能被授予发明专利权。这就是所谓的“接力式”授权程序,或者“无缝连接”授权程序。

【建议】
对同请的新型专利权的年费监视尤为重要,同请的新型专利的年费至少需缴纳3-5的年费。如果客户延误缴纳新型专利权的年费,需及时通过恢复程序缴纳年费,以期通过“接力式”授权程序最终获得发明专利权。

注释:
[1]曹新明 禁止重复授权原则解读 法治研究 2009年第8期

【2012-8-2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襄樊市旅游管理办法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樊市旅游管理办法》的通知


襄政发〔2001〕31号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襄樊市旅游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襄樊市旅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襄樊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旅游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襄樊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业,是指旅游经营者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游览、住宿、餐饮、交通、购物、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以及现代建设成就。旅游经营者是指依照本办法规定从事旅游业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旅游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发展旅游业应当实行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政府应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鼓励和扶持旅游业发展。
第六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
第七条 与旅游业相关的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旅游业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共同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第八条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和评估,科学论证,制订旅游业发展规划,报省旅游主管部门审核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应当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等协调一致。
第九条 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和设施,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和设施,应当符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遵守生态环境建设、风景名胜区管理、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土地利用等法律、法规,并同上述方面规划协调一致。
第十条 鼓励开发建设与景区景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鼓励开发建设健康文明,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旅游娱乐项目;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支持生产企业向国家商标局注册登记旅游商标,争创全国知名品牌。
禁止开发、建设破坏资源与环境的旅游项目和设施;禁止在旅游景区景点、重点旅游线路规划保护区内从事开山、建坟、砍伐、取水等破坏资源与环境的活动;禁止建设低级、庸俗、封建迷信等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项目。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景区、景点,应当避免重复建设。项目立项时,有批准权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 做好旅游资源的配置工作,科学编排、组织旅游观光游览线路,并注意与周边成熟景区衔接联网,逐步形成襄樊特色的名牌精品线路。
第十三条 鼓励多渠道筹集旅游业发展资金,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设施。
第十四条 对全市旅游景区(点)实施质量等级标准。各旅游景区(点)必须依照国家颁布的《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标准》,进行规范建设管理,参加国家景区(点)等级评定。
未取得质量等级的旅游项目,不得使用质量等级标志和称谓。
第三章 旅游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职业道德, 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十六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规划,组织旅游经营者广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提高我市各类旅游资源项目的知名度,努力开拓旅游市场。
第十七条 开办旅行社,应当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由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申办申请签署审查意见后,依照程序报上级审批机关进行审批;申办单位在审核合格、一次性缴纳质量保证金后,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领取营业执照。设立旅行社分支机构,应按《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其他规定和要求办理。
第十八条 符合国家规定星级标准的旅游饭店,应当向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由其签署意见后,按规定程序报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批、评定星级。
第十九条 星级饭店应当按照所定星级的国家标准提供服务,依法经营。 未评定星级的饭店,不得使用星级称谓进行广告宣传及其它经营活动。
第二十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明码标价服务, 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更不得采取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旅游经营者在实施服务价格前,必须按照省政府108号令办理《服务价格监审证》,并按规定接受年度审验。
第二十一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健全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旅游安全设施,保障旅游者 的人身财产安全;旅行社组织旅游,按规定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或者侵害时,旅游经营者应及时施救并向旅游、公安等部门报告。对旅游安全事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第二十二条 旅游经营者按照规定应当及时、真实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营情况统计报表,不得提供虚假数据或伪造统计报表。
第二十三条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人员须参加国家导游人员资格统一考试,经考试合格,取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员证书,方可持证上岗。尚未取得国家导游证的人员,可经市旅游主管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地方导游证后,方可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从事导游活动,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无证人员上岗。
第二十四条 旅行社及其导游等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和旅游合同的约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擅自变更接待计划,擅自中止导游活动;
(二)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经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
(三)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四)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时未佩戴导游证;
(五)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或者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六)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欺骗、胁迫旅游者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第二十五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和拒绝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并认真受理辖区内的旅游投诉。对旅游者的投诉,按照《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受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日内通知投诉者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违反《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等规定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上述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破坏旅游资源、损坏旅游服务设施、扰乱旅游秩序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安置暂行办法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安置暂行办法


邢政[1995]5号 1995年3月23日


为加快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体育经济的繁荣,鼓励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争创优异成绩,向省和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出色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市升位”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奖励、安置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全市优秀运动员安置工作。市计划、人事 、劳动、公安、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协助体委做好这项工作。
第三条 凡代表我市在省综合性运动会和年度运动会及以上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均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
(一)物质奖励
1.破记录奖:破河北省青少年记录者,奖励2000元;破(超)全国青少年记录者,奖励5000元;破(超)亚洲青少年记录者,奖励10000元;破(超) 世界青少年记录者,奖励40000元或两室一厅住房一套。如运动员在同一类项目多次破(超) 记录者,按破(超)记录给予一次性奖励,教练员享受同等奖励。
2.名次奖: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前3名的运动员,分别奖励5000元、 4000 元、 3000元;获亚洲青少年比赛前3名的运动员,分别奖励7000元、5000元、4000元; 获世界青少年比赛前3名的运动员,分别奖励10000元、7000元、5000元。直接培养运动员的教练员享受同等数额的奖金。
3.金牌、分值奖:在省综合运动会上获得金牌人分值的运动员、教练员,按届时规定,均奖励一定数额的奖金。
(二)荣誉奖励
对于有重大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市政府有关部门分别授予“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优秀动员员”、“优秀教练员”等荣誉称号。
第四条 凡经我市选拨培养、户粮关系在我市辖区内的运动员,输送到省或省以上训练单位的,本人及其教练员均给予奖励。
(一)直接输送到国家队的,教练员除享受上级颁发输送奖外(下同),我市另奖5000元,并奖励晋升一档技术职务工资;输送省队者,奖1000无;输送省体校者,奖600元。
(二)由我市输送上级训练单位的运动员(户粮关系已迁入上级训练单位),破亚洲、世界记录或获得亚洲、 世界三大赛第一名者, 分别奖励该动员员3000 元、 5000无,直接培养输送的教练员另奖励1500元、2500元。
(三)各县、市、区向市体校输送的运动员,如在参加省年度比赛进入前3名的(集体项目前4名的主力队员),每输送一人,一次性奖励输送单位和教练员300元。第五条 关于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所需经费采取多渠道汇集办法,建立优秀运动员奖励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渠道:一是市财政拨付一定专款,并列入预算;二是体委从体育事业费挤一点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三是同企事业单位联姻及向社会征求赞助等,以保证奖励办法的实施。
第六条 安置优秀运动员所需的农转非、招工、招生指标,每年11月30日前由市体委报市人事、劳动、计划、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在下年底计划内安排。
(一)农村户粮关系的运动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办理“农转非”。
1.破省、全国、世界青少年记录者。
2.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前6名者(集体项目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前8名的主力队员)。
3.获省综合性运动会前3名及年度比赛第一名者( 集体项目获综合性运动会前4名,年度比赛前两名的主力队员)。
4.获一级运动员及其以上等级称号者。
(二)具备“农转非”条件的运动员,由市体委上报市计委由计委安排指标,市公安和有关部门负责办理有关手续。
(三)凡年满18周岁,运龄6年以上(含6年)的优秀运动员,曾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前6名、省综合性运动会前3名、省年度比赛第一名者( 集体项目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前8名、省综合性运动会前4名、省年度比赛前两名的主力队员) 由市体委报市劳动、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招工,安排工作(特殊情况可推迟招工),市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有关手续。
(四)接收优秀运动员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经市劳动、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增加相应的工资总额。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可适当调整工资总额基数。
(五)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前6名、省综合性运动会前3名、省年度比赛第一名的优秀运动员(集体项目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前8名、省综合性运动会前4名、 年度比赛前两名的主力队员)达到招生要求文化程度的,可纳入当地招生计划, 参加招生考试,市属中专(技)校录取时照顾3个分数段。
(六)获得全国青少年比赛前8名、省综合性运动会6名、省年度比赛前3 名的优秀运动员,由市体委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免试保送本市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学习。
第七条 优秀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每年10月份集中办理一次。 市体委要于每年8月份,将“农转非”和招工运动员的档案及呈报表分别报市人事、劳动、计划、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
符合安置条件的优秀运动员,原则上由原输送县、市区安置。优秀运动员所需指标,由市人事、劳动、公安、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在本市范围内因特殊情况要异地安置的,需经市体委审核报经市人事或劳动部门批准。安置地的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动员员接安置通知后,需在一个月内到单位报到。超过一个月不报到或不服从分配者,按自动弃职处理,不再者重新安置。
第八条 本办法由邢台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