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8:05:55  浏览:83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中国政府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签订日期1975年7月9日 生效日期1975年7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为了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签订本协定。条文如下:

  第一条 根据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意,在一九七五年八月一日至一九八0年七月三十一日的五年内,向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提供无息的和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金额为人民币三千万元(注①)。本贷款如在五年内未使用完,经两国政府协商,可以延长使用期。
  注① 本书数字用法一律按各该条约原样,未加统一。

  第二条 上述贷款,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向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提供成套项目、单项设备和技术援助。具体项目,由两国政府另行商定。

  第三条 上述贷款,由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自一九八五年八月一日至一九九五年七月三十一日的十年内,以两国政府商定的几内亚比绍出口货物或可兑换货币偿还。每年偿还已使用贷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如到期偿还有困难,经两国政府协商,可以延长偿还期。

  第四条 为实施双方商定的项目所需的当地费用,将由中国政府在上述贷款项下提供一般商品,换取当地货币支付。上述当地费用的支付和管理办法,由两国政府另行换文规定。

  第五条 为实施双方商定的项目,根据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的需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可能,中国政府将派遣必要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前往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提供技术援助。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工作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由两国政府另行换文规定。

  第六条 有关实施本协定的帐务处理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国家银行另行商定。

  第七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双方履行完毕本协定规定的一切有关义务之日止。
  本协定于一九七五年七月九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法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
   政府代表               政府代表
   外交部长               外交部长
   乔 冠 华           维克多·萨乌德·马里亚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保护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职权的规定(试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保护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职权的规定(试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保护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职权,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领导人,在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它工作中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 对阻碍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职权,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企业领导人和有关部门有权依照《企业法》及有关厂规,对其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时,应报送当地司法机关依法制裁。
第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尚不够给予治安处罚的,企业保卫组织应劝阻、制止其行为;劝阻无效的,要将行为人带离现场,进行批评教育。
(一)在企业领导人办公室或其它工作场所,以纠缠、尾随、辱骂、拦阻车辆等方式阻碍企业领导人正常工作的;
(二)到企业领导人住所,以纠缠等方法影响企业领导人及其家属正常生活,经劝告不肯离去的;
(三)以围困、围攻等方式非法限制企业领导人人身自由的。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够给予刑事处罚的,企业保卫组织或企业领导人可报告当地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
(一)有第四条所列行为,阻碍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职权,经制止和批评教育无效的;
(二)因第四条所列行为,妨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的;
(三)以侮辱、诽谤、诬陷、恐吓、殴打,损毁财物等手段,侵犯企业领导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
第六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职权或有第五条规定的(二)、(三)项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条 发现有伤害企业领导人迹象的,企业领导人或企业保卫组织应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并可采取巡逻、警卫等防范措施。
对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的,企业保卫组织应立即将行为人扭送公安部门,或向公安部门紧急报警。
第八条 公安部门接到企业保卫组织或企业领导人的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查处;接到紧急报警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制止犯罪行为,依法处理。
第九条 对有第四、五、六条所列行为的,企业领导人可按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同时给其以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第十条 企业领导人应增强民主意识,建立同职工的民主协商对话制度,重视对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并依法行使职权,秉公办事,尽职尽责,接受工会组织的民主监督,依靠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妥善处理职工提出的批评、意见和要求;要注意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因承包、调资、住房等引起的各类矛盾纠纷,除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解决不合理的问题外,还要贯彻教育疏导的方针,以防止矛盾激化,造成恶果。
第十一条 企业领导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滥用职权,假公济私,报复、侵害职工正当权益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河北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12月14日

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人身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人身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的通知

保监寿险〔2013〕620号



各人身保险公司、各保监局、中国精算师协会:

  为加强总精算师任职管理,明确总精算师的责任,保障总精算师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和《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现就人身保险公司总精算师任职、履职等事项通知如下:

  一、《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二项“5年以上在保险行业内担任保险精算、保险财务或者保险投资管理职务的任职经历”,是指具有下列任职经历之一:

  (一)担任保险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务5年以上;

  (二)其它足以证明其具有拟任职务所需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及经验的职业资历。

  其中,在中国大陆保险业内具有满足上述要求的任职经历不得少于两年。

  二、总精算师不得频繁变换任职机构。拟任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的,原则上在原任职机构连续工作年限不得低于两年。

  三、拟任总精算师在原任职机构被撤职的,应在任职资格审查材料中说明在原任职机构工作的基本情况及被撤职的理由。

  四、中国保监会在核准总精算师任职资格前,可以向原任职机构、中国精算师协会核实拟任总精算师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基本情况。

  五、保险公司报送的总精算师任职资格审查材料和其他文件资料,应当用中文书写。原件是外文的,应当附经中国公证机构公证的中文译本。

  六、中国保监会支持中国精算师协会建立中国精算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评价体系,推动该评价体系与保险公司总精算师任职管理进行对接。

  七、保险公司应保障总精算师独立履行职责,向其提供必要的条件。总精算师无法正常履行职责时,应当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中国保监会有权调查核实情况,并责令公司进行整改。

  八、保险公司更换总精算师应提前向中国保监会报告,由保险公司和总精算师分别阐明理由。

  九、保险公司不得频繁更换总精算师。因频繁更换总精算师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中国保监会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保险公司做出说明;

  (二)出示重大风险提示函;

  (三)对有关人员进行监管谈话;

  (四)依法采取其他措施。

  十、保险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指定精算临时负责人,但临时负责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一)原总精算师辞职或者被撤职;

  (二)总精算师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

  (三)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特殊情况。

  十一、保险公司应在指定或者撤销精算临时负责人的决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指定精算临时负责人的报告应包含精算临时负责人基本情况及身份证、学历证书、精算师资格证书复印件等材料,证明其具有与履行职责相当的能力,且不具有法律法规禁止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

  十二、保险公司聘任未经核准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总精算师或实际履行总精算师职责的,中国保监会依法追究保险公司及有关人员责任。

  十三、保险公司出现利差损、偿付能力、现金流等方面重大风险的,总精算师应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未及时报告的,中国保监会依法追究总精算师责任。

  十四、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对产品定价、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分红方案确定等履职行为负终身责任。中国保监会依法对总精算师的不当履职行为追究责任。

  十五、本通知自2013年8月5日起施行。




                          中国保监会

                          2013年8月1日